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混响室法抗扰度测试将很快成为整车抗扰度测试的主流技术。混响室技术优势明显但涉及微波电磁场、概率统计、信号分析、仪器控制等多个学科,对使用者提出了较高的技能要求,限制了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与此相比美国NASA, 欧洲空客,以及主流国际汽车厂早已实现大量的商业应用与实践。
ISO 11451-5《道路车辆 车辆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 第5部分:混响室法》已经于2019年启动制订工作,德国戴姆勒公司EMC专家Martin Aidam博士为该标准召集人。
2020年1月9号到10号,南京容测公司组织的《混响室法整车抗扰度测试技术研讨会》在容测公司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出席会议的有Martin Aidam博士;以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电科院、苏州电科院等检测机构;戴姆勒、福特、沃尔沃等先进车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大学;R&S等知名企业的混响室技术专家。
本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相互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ISO 11451-5标准的制订提供技术参考。
南京容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在2018年建成了整车混响室,并在2019年和南航徐千博士、东南大学周香副教授、福特亚太区EMC和RF专家彭鹏等在整车混响室法抗扰度测试上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次交流活动中, Aidam博士指出,面对车辆智能化和网联趋势,未来汽车需要具备更高频的抗干扰能力,在传统暗室法抗扰度测试中,由于高频发射天线波束集中,需要多位置多角度照射才能模拟实际场景中各类电磁发射对车内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干扰,因此会大幅增加测试时间和测试费用。
Aidam博士介绍了戴姆勒刚建成的整车混响室的新颖设计,以及他们为拓展混响室低频应用所开展研究和试验,展示了混响室高效性和未来潜力。
徐千博士介绍了时域校准方法在混响室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在容测混响室实践验证的数据,分析了时域较准方法在降低混响室应用复杂度上的优势,提出了使用仅与被测物(车辆)特性有关的吸收截面法代替加载系数的建议,徐老师还展示了容测混响室80MHz以上混响模式下测试数据与理论模型的高度吻合,并且节省了测试时间和降低了不确定度。
在传统暗室法抗扰度测试中,由于低频(30MHz-80MHz)天线的辐射效率低,需要使用巨大的天线和昂贵的大功率功放,此外天线的覆盖范围与场强相互制约,车辆的测试区域内场均匀性高于6dB, 目前整车厂采用折中评估或者多天线位置来减少测试不确定性。
Aidam博士希望整车混响室法测试能和暗室法标准ISO 11451-2一样能够完备,在混响室内完成所有频率范围(10kHz-18GHz)的测试。提出了混响室内安装带状线满足10kHz-30MHz的设想;同时指出,常规尺寸的整车混响室无法覆盖30MHz-80MHz的低频测试。
彭鹏分享了在容测混响室实现的覆盖暗室法全部测试频率范围的方案。包括80MHz以下低频拓展的相关研究和发现,利用呼吸墙边界条件改变特性,在欠模式条件下激励腔体谐振实现低功率高场强的应用,和暗室法相比,能够节省90%的功率并且无需复杂昂贵的天线;以及在混响室内激励TEM模的共同研究成果,在混响室内安装特殊设计的天线,产生与电波暗室带状线等效的场分布和应用,频率范围覆盖10kHz-30MHz。
1月10日上午,由容测工程师在混响室为专家们演示上述讨论内容实际操作,展示了内部创新设计和高效的数据处理过程,以及从理论分析,模型仿真,到实践验证高度吻合的闭环开发成果。
1月10日下午,与会人员参观了东南大学EMC研究室5m法电波暗室及混响室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千老师所在研究室的天线暗室及混响室。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混响研究资深专家,会议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分析,数据展示,也有实际操作演示,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影响。正值国际标准ISO11451-5 刚完成立项并组织各国专家代表参与早期的起草,Aidam博士作为该项标准的召集人,指出此次研讨会的相关内容给正在起草的标准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并提出将相关内容在今年3月份Austin召开ISO工作组会议上,与其他成员和整车厂专家们分享。
容测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利用江宁区优势推进产学研合作,降低混响室应用的复杂度和技术门槛,推动混响室测试技术的普及以适应未来更为复杂的电磁环境下的应用需求。